华图微信公众号
山西图图微信号
2021-09-14 12:34:03 公务员考试网 //lvliang.huatu.com/ 文章来源:互联网
【导读】华图太原人事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2021年山西事业单位招聘每日一练及解析:9月14日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xiht),太原培训咨询电话:0351-2712669 2712679
一、单选题
1.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这个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感觉决定物质。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说花开因为人能感受到,花落是因为人感受不到,认为主观感觉决定物质,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的朱熹是其代表人物。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长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其中蕴含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本来就有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D.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会有旺盛的活力,蕴含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哲学道理。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A项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所以,B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B项错误。
D项: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D项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3.《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意思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孙子告诫指挥员设置军事要点,应重点设防,不宜分兵四处把守。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主要有: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处处设防,就会处处薄弱,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因此,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随着矛盾运动的发展而变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说法正确,但题干未体现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所以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题干未体现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4.“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的话语启示我们:
A.坚持在“扬弃”中推进事物的发展
B.在曲折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
C.做好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D.摒弃旧事物为新事物成长开辟道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从幼时到大学,从大学到毕业,从毕业到中年,从中年到万年经历了从“不懂”到“懂”,又从“懂”到“不懂”的过程,体现了辩证否定的思想。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实质是“扬弃”,要坚持在“扬弃”中推进事物的发展。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但该观点与题干内容无关。B项错误。
C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但该观点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
D项: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不是完全摒弃。D项错误。
5.道德建设最终是依靠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来完成和实现的。在道德建设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最符合这段材料的观点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强调道德建设最终是依靠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来完成和实现的,道德建设属于精神层面的,因此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选项中和精神有关的只有C项。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B项D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编辑:sx-gaohm)下一篇:没有了
事业单位公众号
暖心图书放送